古物諮詢委員會及古物古蹟辦事處
古物諮詢委員會有 17 名委任成員 ,
其中包括人類學
家 、 考古學家、建築師、博物館館長、歷史學家及規劃師
等。委員會就值得公佈為古蹟,從而加以保護的遺址及建築
物,向政府提供意見。
古物古蹟辦事處在香港旅遊協會的慷慨贊助下,參與由
中國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及新華社香港分社於北京舉行的
迎回歸香港博覽會,並在會上舉行一項小型展覽,介紹香港
在文物保存方面的工作。博覽會在一九九七年三月舉行,吸
引了很多人士參觀。
年內,有兩幢歷史建築物公佈為古蹟,包括粉嶺老圍及
松嶺鄧公祠。
老圍建於小山上,四周圍以磚牆 , 是粉嶺龍躍頭鄧氏
家族所建的第一條圍村 , 連同其後在區內陸續興建的另外
10 條村落,俗稱 "五圍六村"。
松嶺鄧公祠是本港最大的宗祠之一,自建成後一直用作
鄧氏族人的宗祠,至今已有約 470年歷史。鄧公祠是一座三
進式建築物,有兩個寬敞的內院,整座宗祠裝飾精雅,有精
緻木刻、彩塑和中式吉祥圖案等裝飾。
當局現正修復和修葺若干歷史建築物,包括老圍、長山
古寺、松嶺鄧公祠及大埔文武廟。
古物諮詢委員會也檢查位於屯門的戰前華人廟宇 和 寺
院、昂船洲和前域多利兵房的軍事結構物,前 Whitfield兵
房,以及 MacIntosh Forts,並根據它們的歷史價值及建築
優點評定等級。
年內,當局委聘一名海外顧問,負責檢查所有法定古蹟
和擬定修繕古蹟的時間表。這份顧問報告在保存古蹟方面,
為古物事務監督提供非常有用的意見及建議。
年內,全港歷史建築物調查的工作繼續進行。調查人員
已完成了全港約三分一地區的調查工作,而所鑑定具歷史價
值但未獲記錄的項目達 2 000項。有關調查工作預計於一九
九八年底完成。調查中所搜集得來的一切資料及數據,將存
入電腦,以方便日後進行研究。
對本地考古學家來說,一九九七年是極繁忙的一年。年
內,古物古蹟辦事處在以合約形式受聘的考古學家和熱心志
願人士的協助下,進行了 8項搶救發掘工作。由三月底至六
月中期間,古物古蹟辦事處在屯門龍鼓灘三處丁屋地點進行
了一項大規模的搶救發掘工作,發掘範圍達 300平方米,並
在離地面一米深處發現屬新石器時代晚期 ( 約 公元前二千
年 ) 的文化層。是次發掘工作最大的收穫,是一連發現 13
個柱洞,顯示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在沿岸搭建桿欄式房屋居
住。
因青山公路進行擴建工程的關係 , 古物古蹟辦事處於
六、七月間在屯門小欖進行了一次搶救發掘工作。考古人員
首先在小欖實地進行有系統的評估,然後挖掘兩處面積不少
的地方。結果在其中一處發現一個完整無缺的唐朝狀構築
物和數塊青釉陶瓷碎片,而在另一處則發現了相信與煉製陶
土有關的若干石砌遺蹟。專家目前意見不一,未知該狀構
築物是用來製陶還是製造石灰。
由於馬灣東灣仔北面沙堤將會因新鴻基地產有限公司一
項大型住宅發展計劃而受到影響,古物古蹟辦事處於六月底
至十一月中期間 , 也在該處進行了一次大規模搶救發掘工
作。在發展商慷慨捐助下,辦事處邀請了一隊來自北京著名
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專業考古學家參與這次發掘工
作,共同進行野外研究計劃。由於在這次發掘行動中共發現
了 20 個新石器時代晚期古墓,內有人骨和陶器、石環、骨
製及貝殼飾物等陪葬品,證明東灣仔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時代
居民的獨特墓地。這項重要發現對本地考古學來說是一項突
破,並有助我們瞭解本港早期居民的生活情況。
當局委託本地、國內和海外考古學家及研究所在指定地
區進行考古調查,目的是製備及更新有關考古遺址的綜合電
腦資料紀錄,調查工作預計於一九九八年完成。
古物古蹟辦事處專業人員於二月遷往灣仔文康廣播局總
部辦公後,位於九龍尖沙咀彌敦道 136號被列為歷史建築物
的前九龍英童學校已暫時改建為一所文物資源中心。該幢建
築物會於一九九八年進行大規模改善工程,以便為市民提供
優質服務。
為紀念《古物及古蹟條例》制定和古物諮詢委員會成立
二十週年,古物古蹟辦事處與該委員會及衞奕信勳爵文物信
託合辦文物年計劃,所需經費大部分由該信託撥款贊助。
有關方面在年內舉辦了多種不同活動 , 包括展覽、講
座 、 文物參觀及考古工作坊,以加深市民對文物保護的認
識。文物年的主要活動包括二月二十一日在遮打花園舉行大
型開幕典禮、三月九日在粉嶺龍躍頭舉行 "文物日" ,讓市
民藉參觀古老村落、觀賞粵劇及舞獅和品嚐盤菜,從而體驗
昔日別具特色的鄉村生活,以及分別在前九龍英童學校、九
龍寨城公園內前寨城衙門和東湧炮台舉行 4個古蹟音樂會。
當局於十二月十七至十八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一個以
文物教育為主題的國際會議,來自多個不同國家的專業人士
和學者在會議上就文物保護的教育工作發表演說。為慶祝文
物年計劃圓滿結束,當局於十二月十九日在前總督府舉行閉
幕典禮和晚宴。
在文物年期間,文物資源中心共舉行了 3項展覽。其中
一項名為 "香港法定古蹟" 的展覽展出 64 項法定古蹟和從
考古遺址發掘所得文物,另一項名為 "香港文物六千年" 的
展覽則介紹香港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豐富遺物,並着重介紹考
古文物和歷史建築物。此外,為配合上述國際會議,文物資
源中心又舉行了一項名為 "香港文物教育" 的展覽。
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贊助在市區設立的首條
文物徑 ── 中西區文物徑分三期開放,介紹本港早期的發
展。介紹中區的第一期文物徑已於十月開放,是文物年主要
活動之一,其餘兩期介紹上環和西區及山頂的文物徑會在稍
後時間開放。
古物古蹟辦事處也為中小學教師舉辦一連串研討會及工
作坊,主題分別有關本地文物、歷史、旅遊及旅遊業,以及
常識課程。該辦事處又鼓勵青年人參加考古工作坊、野外研
究、講座、在考古遺址進行環境改善工作,以及處理考古文
物等活動。此外,該辦事處又協助沙田區議會出版一本介紹
該區歷史、古蹟及傳統的小冊子。
為鼓勵市民參與文物保護工作 , 古物古蹟辦事處推行
" 文物之友 "計劃,招募樂於參與志願工作的文物愛好者,
協助該辦事處進行各方面的工作。
[上一頁] [下一頁]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