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專院校
香港城市大學 (原稱 "香港城市理工學院"
) 於一九八
四年成立,並於一九九四年升格為完全具備自行評審資格的
大學。城大共有全日制學生 10 680 名、兼讀制學生 6 629
名及廠校交替制學生 436名。校內的 4個學院,即商學院、
人文及社會科學院、法律學院以及科技學院,設有學士學位
課程、深造文憑課程、研究生修讀課程,以及以研究方式修
讀的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課程。此外,高級專業學院設有商
學部、社會科學部 、 語文學部 、 建築科技學部和電腦學
部,開辦文憑及高級文憑課程。
香港浸會大學 (原稱 "香港浸會學院" )
於一九五六年
由香港浸信會聯會創立。學院於一九八三年經立法程序成為
可頒授大學學位的高等院校,同年開始學院經費全部由政府
撥款資助,並於一九八九年成為香港第 3所全面頒授學位的
高等院校 。 一九九四年,學院經立法程序正名為大學。現
時,大學的 5個學院 , 即文學院、工商管理學院、傳理學
院、理學院及社會科學院,合共提供 39項本科課程、10 項
高等學位修讀課程、哲學碩士及哲學博士課程;有全日制學
生 4 307 名,兼讀制學生 565名。此外 ,大學的持續進修
學院提供短期進修課程,並與海外及本地的高等院校合辦學
位課程。
嶺南學院於一九六七年成立,秉承前中國廣州嶺南大學
的優良傳統。嶺南學院原為私立院校,一九七九年轉為受公
帑資助的專上學院,並自一九九二年獲授權頒發學位。嶺南
學院開辦中文、翻譯、工商管理和社會科學 4項榮譽學士學
位課程。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,全日制學生有 2 106名。學
院又開辦翻譯及社會科學兩項碩士課程,並在一九九七至九
八年度增辦中文及商學兩項碩士課程。嶺南學院已於一九九
五年遷往屯門虎地的新校舍。
香港中文大學於一九六三年成立,由新亞 (一九四九年
創立) 、崇基 (一九五一年創立 ) 和聯合 ( 一九五六年創
立 ) 3間書院組成,而第四間書院,即逸夫書院,則於一九
八六年創立。中大有全日制本科生 9 151名,兼讀制本科生
487 名,以及全日制和兼讀制研究生分別 1 114名及 1 542
名,就讀於 7間學院,計為文學院、工商管理學院、教育學
院、工程學院、醫學院、理學院和社會科學院。
一九九四年九月,政府把 4間教育學院和語文教育學院
合併為香港教育學院。教育學院自成立以來,已開辦多項學
位以下程度的職前師資訓練課程 , 培訓幼稚園及中小學教
師,並正計劃開設教育學位課程。於一九九七年十二月,該
學院共有 3 133 名全日制學生和 5 712 名兼讀制學生。由
一九九六年十二月起,香港教育學院已納入大學教育資助委
員會的資助範圍。
香港理工大學( 原稱 "香港理工學院" ) 於一九七二年
成立 , 並於一九九四年升格為完全具備自行評審資格的大
學。理大設有 6間學院,計為應用科學及紡織學院、商管及
資訊系統學院、設計及語文學院、建設及地政學院、工程學
院和醫療及社會科學學院,提供深造、學士學位和學位以下
程度課程。理大與社會各界和工商界保持緊密聯繫,更開辦
兼讀及廠校交替課程,鼓勵學生一面工作,一面進修。理大
有全日制及廠校交替制學生 11 443 名,兼讀制學生 8 119
名。
香港科技大學於一九九一年設立,該校的 3間學院,即
理學院、工學院和工商管理學院,開辦學士、碩士和博士學
位課程,而第四間學院,即人文社會科學學院,則開設研究
生課程,並為各學院的本科生提供通識教育。於一九九七年
十二月,科大有本科生 5 649名及研究生 1 527名。
香港大學是本港歷史最悠久的大專院校,於一九一一年
創立,從一八八七年成立的香港西醫書院發展而來。港大有
全日制學生10 739名 ,兼讀制學生 2 759 名,分別就讀於
建築學院、文學院、牙醫學院、教育學院、工程學院、法律
學院、醫學院、理學院、社會科學院和商學院。課程計有學
士學位課程、碩士學位修讀課程和研究生課程。
香港公開大學( 原稱 "香港公開進修學院" ) 於一九八
九年成立,推行公開入學政策,開辦遙距課程,為在職成年
人提供更多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。該院校在一九九六年十月
獲授自行評審資格,並於一九九七年五月升格為大學。由一
九九三至九四學年起,香港公開大學開始實行財政自給。一
九九七年四月時,香港公開大學的學生人數約有23 000名,
分別修讀人文社會科學院、商業管理學院、教育學院及科技
學院 4個學院 , 以及持續及社區教育中心開辦的 111項學
位、副學位及研究生程度課程 。到目前為止 ,香港公開大
學的學士學位畢業生共約有 6 141名。
[上一頁] [下一頁]
|